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新乡县小冀镇各村地名来历

[复制链接]
看新乡 发表于 2019-10-5 16:3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新乡
2019-10-5 16:35:44 10193 0 看全部
小冀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新乡县西南一带土地荒芜,野草丛生,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村庄。有一天,从外地逃来了两兄弟,姓冀,以做银匠活为生。三兄弟找了块高坡地,搭草棚,生炉火,继续着银活的生计。邻近的人家唤老大叫大冀,老二叫小冀。大冀生性圆滑,待人刻薄;小冀忠厚老实,辛勤肯干。没过几年,兄弟俩挣了一些钱财,娶下了媳妇,各自有儿有女,生活也算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兄弟俩从两条光棍到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逐渐开始磨牙吵嘴,磕磕碰碰,再加上兄弟俩脾气不合,一家人不断闹气。后来,兄弟俩只好分了家,大冀带上妻子老小,迁往了今天新乡县秦村营村东关帝庙附近,人们都习惯地叫那个地方为大冀(现已绝迹)。而小冀留在原来的高坡地,没日没夜的开荒种地,还刻苦钻研银活的手艺,附近居住的人家也多了起来,慢慢形成了一个小村庄,人们便叫这个村为小冀。

魏庄,在新乡市区西南16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8公里。据魏氏族谱记载:“明初,魏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出,先到温县魏沟,留下一支,又向东迁此建村。”名魏家庄。清末,村南也有一个魏庄,因此改为北魏庄,后易今名。

张青,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5.8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9公里。相传宋时,此处有人居住,遗留有大青石槽,旧水井,破房屋等。明永乐(1403-1408年)年间张姓由山西迁居“鄘邑之南”在此定居(清乾隆五十一年《张氏家谱》序),后以预祝张姓万年长青之意,名张青,至今。

苗庄,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5.9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2.1公里。据苗氏坟碑载:“明洪武间(1368-1378年),奉旨迁鄘之南而居,号苗家庄。”天顺间(1460-1465年),“尚姓从本邑尚村迁此“(清康熙三十八年《尚氏族谱》序),至今。

王屯,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4.4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3公里。明初,“王姓从山西阳城县谷垛村,奉旨迁鄘城之小屯”(清康熙二十年《王氏族谱》序),后名王小屯,亦称王家屯。明末,张姓迁此又另居一片名张王庄。清中期渐连成一块,1933年统称今名。

许庄,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4.2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2.9公里。宋朝年间,许氏在今村东建村,名许堂,后又西迁今址定居。明时称许家庄,清末简易今名。

李庄,在新乡市区西南13.5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3.3公里。据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祠堂碑载: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名李家庄。后简称今名,至今。

阎庄,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5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2公里。据民国九年阎氏坟碑载:“明洪武八年(1375年)阎姓从山西洪洞县槐树下,先迁新邑赵堤,因地势低洼,涝碱灾害严重,永乐初年(1403-1408年)又转迁兴国寺东建村,后又移寺西(今村址),名巩村。”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兴福寺碑亦刻有“巩村”。后改名阎巩村。明末,张姓从张青迁此,又名阎张青,1949年改今名。

聂庄,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4.5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相传,宋时此处有聂姓居住,名聂家庄,“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出,先到获嘉县南王井村,后又转迁此处”(《王氏家谱》序)。仍用原村名。后简称今名。

娄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3.4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3.1公里。据坟碑载:宋时,此处有姬、袁、阎三姓。首户姬姓土地数十顷,是个神(巫)医,家有花园,楼院多处,故名楼村。明初,崔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出,先到新邑郝圪垱(今县畜牧场)、崔家井,永乐末期又迁此,仍沿用原村名,后简写成娄村。

秦村营,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6.6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8公里。据村南水塘内墓记载:宋时,秦姓居此,名秦村。元朝1286年村西八蜡庙石香炉刻:“东秦村”。明初“傅姓洪武时为千总,散兵屯田于新邑西南东秦村,曰秦村营”。
豆腐村豆腐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7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9公里。宋时,秦、桑、左、吴等姓在此居住,名秦村。元朝1286年,村东八蜡庙石香炉刻:“西秦村”。后秦姓犯罪外逃。“明初,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出,先到小冀镇,老二转迁此处”。后为祈祷富裕,改名为都富村,村民到县衙完粮时,管账老先生误写为豆腐村,至今。

西崔庄,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7.7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5公里。据清同治五年创修《崔氏族谱》序载:“崔姓在明洪武时,从山西洪洞县迁至鄘南,名崔家庄。”清末,简称崔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朗公庙人民公社崔庄重名,经新乡地区行署批准,更名为西崔庄,至今。

冀庄,在新乡市区西南18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公里。相传在唐朝时期,冀姓老二从小冀迁此,名冀家庄。明初,聂姓从山西洪洞县先迁辉县秀才庄,后因地势低洼,常遇水灾,又转迁至此。万历末年,贾姓从获嘉县后五佛村迁此。沿用原村名,清末,简称至今。

梁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9.5公里。小集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9公里。元朝时期,梁、赵、毕三姓在此居住,名梁村。“明嘉靖年间,白姓从小冀迁此”(民国十四年《白氏家谱》序)。清乾隆末年,“沈姓从获嘉县沈庄迁此”(民国二十八年《沈氏族谱》序)。都沿用原村名至今。

杏庄,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20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9公里。宋朝时期,聂姓居住在古黄河堤(即汉堤)东侧,名为永兴堤。明朝初期,“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清康熙九年《张氏族谱》序)。正德年间,以村边杏树林茂密,改名杏花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曾改称杏庄堡、杏庄铺。同治年间筑寨,又名杏庄寨。民国初,称今名。

西石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21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据村关帝庙唐开元七年(公元716年)四月,大唐卫州新乡县临清驿长孙璧石像碑记载:“唐初孙姓在此居住。”明初,“魏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庙东”(《魏氏族谱》序),名魏营。后王姓迁庙西一奶奶堂附近居住,名王堂。明成华年间,以石碑改称石碑村,乾隆末年,改为今名。

东石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20.3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7公里。据村关帝庙唐开元七年(公元716年)四月,大唐卫州新乡县临清驿长孙璧石像碑记载:“唐初孙姓在此居住。”后以石碑名石碑村。明弘治年间(1488-1495年),姬姓从杏庄,吕、茹等姓陆续迁此,都居住在石碑村东部,到清乾隆末年,改为今名。

侯庄,在新乡市区西南19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7公里。据侯氏族谱记载:明崇祯末年(1632-1638年),“侯姓从获嘉县望高楼村迁此建村,明侯家庄。”清末简称今名。

高村高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8.5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3公里。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择一高地居住,名高村,至今。

西贾城,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7.6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7公里。相传元朝有贾姓在此居住,名贾城。明末清初有侯、孙、熊、张、杜等十姓陆续迁此,居住在西边一片,陈、李、杨等居住在东边一片。到清末分为两村,此处改名为西贾城,至今。

东贾城,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7.3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5公里。相传元朝有贾姓在此居住,名贾城。明末,陈姓从东大阳堤迁此,居村东北角,名陈圪垱,后李姓从店后营亦迁此。清末,分为东西两村,此村在东故名东贾城,至今。
西寺西寺,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8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西2公里。据刘氏族谱记载,明初,“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出,先居新乡县城里,崇祯年间,复迁小冀圣寿寺西边定居,名西寺庄”,清末简称西寺,至今。

郝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南15.8公里,小冀镇人民政府驻地北1公里。元代时,有郝氏在此居住,名郝村。因连年战争无力应付外迁。明永乐年间“大赵营姜姓迁此”(《姜氏族谱》),仍沿用原村名,至今。
扫码加入新乡V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看新乡
超级版主给TA私信

查看:10193 | 回复:0

新乡都市生活家居服务是新乡地区的地方性门户网站,我们是由各界精英组成的团队,倾力打造的一个全新理念的综合类新乡地区门户网站。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客户端

微信群

官方微信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亿联网络
联系电话:0373-5595535 13938759389 邮箱:2133197@qq.com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