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威风凛凛的新乡县大鼓,并非只有赵堤中州大鼓!

[复制链接]
新乡县同城 发表于 2019-11-13 22: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乡县同城
2019-11-13 22:08:45 3598 0 看全部

赵堤中州大鼓闻名全国,然而新乡县并不是只有中州大鼓!


赵堤中州大鼓

赵堤大鼓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6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豫北地区独有的鼓、铙、镲、锣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新乡解放后一度是平原省省会,地处中原,特别是1988年赵堤大鼓获河南省首届艺术节一等奖,省文化厅命名赵堤大鼓为中州大鼓)。


微信图片_20191113215926.gif
中州大鼓  制图:新乡县同城

中州大鼓在鼓类艺术表演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其一,鼓大。大鼓直径108公分,重五十余斤。
其二,谱独。鼓谱分为 “大忽雷炮”、“小忽雷炮”两种。“大忽雷炮”鼓调厚重沉稳,节奏缓慢,鼓调复杂;“小忽雷炮”鼓调欢快,流畅。
其三,舞特。舞镲闻鼓而动,完全踩着鼓点,快速变幻各种舞蹈动作和造型。

中州大鼓风格粗犷,气势恢宏,队形多变,地域特色浓郁,它以其特有的“声形结合”表演形式,明快富有朝气的节奏,表现出他们热情奔放,粗犷豪爽的时代风貌。三十多年赵堤大鼓走遍了大江南北,多次参加省内、国内民间艺术大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屡获殊荣。
微信图片_20191113215936.jpg
微信图片_20191113215950.jpg
微信图片_20191113215953.jpg


郎南街华夏大鼓

在中原大地、黄河两岸,活跃着一支由地地道道的农民组建的民间艺术鼓队——华夏大鼓。他苍劲雄壮,气势恢宏,场面热烈,姿态优美,熟练和谐,有狮吼龙吟之势,万马奔腾之威。华夏大鼓起源于新乡县朗公庙镇南街村,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5年),距今约190年的历史,由会首张西昆,张三元创鼓谱《呼雷炮》,流传至今。

1986年以来,南街村鼓艺爱好者对前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并新置大鼓12面,铜器50余副,龙凤彩旗20面。现又新增1.8米大鼓一面,鼓队配置齐全、协调得当,鼓响之时辅以大镲、铙、小钹等民间乐器与之合拍,更突出其雄浑的雷霆之韵。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鼓会领导和爱好者的大胆创新,充分吸收了鼓舞艺术和舞蹈艺术之精华,鼓舞结合,推出了鼓中有舞,舞中有鼓之一系列近百余节目,轻像小桥流水,有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黄河背景,有气势恢宏、龙吟狮吼之势,有打、有跑、有跳小钗花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于一浪,浪浪都有妙有趣,充分展示了鼓舞艺术和民俗文化的魅力,深受世人喜爱。

微信图片_20191113215956.jpg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00.jpg


曲水中原大鼓(牧野战鼓)

中原大鼓源自新乡县朗公庙镇曲水村,始创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约有500余载,由会首荆仁,荆相首创鼓谱流传至今。中原大鼓具有典型的独特性,集传统性与文艺性为一体,鼓谱有快慢之分,快鼓节奏爽快,激昂如晴天霹雳,给人以天崩地裂之威,有地动山摇之感,主要用于固定场地的演出;慢鼓节奏缓而细腻,重而深沉,演奏如春风拂面,又似春风滋润万物,给人以愉悦和激励的感受,主要用于路途的行进。
中原大鼓表演时需大鼓20面、特大鼓(直径1.5米)1面、铙6付、大头镲12付,花镲26付,龙凤旗8面,彩旗20面。内容丰富多彩,鼓舞造型有“太平盛世”“黄河奔腾”“五谷丰登”“百花齐放”等,花镲的舞蹈造型有“万众一心”“葵花向阳”等,给人以欢快愉悦、目不暇接的新颖感受。
2000年以来,中原大鼓挖掘出过去表演的一招一式,不断地改革创新、充实内容。现东会仍保留鼓谱原味,西会经荆怀民、荆怀庚等人对原创进行大胆的改进创新博采众长,形成了现在的鼓舞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使其体现出独有的艺术表演效果。现已发展到队员80余人,在周边影响较大,并获多项荣誉。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03.jpg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06.jpg


北固军吉庆大鼓

吉庆大鼓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朗公庙镇北固军村原名刘王庄,北宋杨家军在此驻军,辽国肖银宗在司马村摆下迷魂阵,宋军大破辽军迷魂阵,胜利后全军欢庆胜利,得胜鼓敲得震天响,此地被宋军赞誉为固军,意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风水宝地,从此更名为固军。大鼓从宋军传到民间,吉庆大鼓鼓音雄厚,余音悠长,鼓舞人心,演出时,大鼓分别两侧,大铙大镲配音,小镲伴着鼓乐,穿花行走,锣鼓震天,彩绸飘飘。听着鼓声,刹是振奋。

明末清初,固军鼓会曾经在新乡留下勇闯南门的美名,据传新乡城王庙集会,召集各会前去助兴,后来去的鼓会太多,无力接待,便关上了南大门不让进,会首刘来义召集众会员,列队排开,众队员个个是武生出身,他们头绑纸钱,赤膊上阵,会首刘来义亲自拿起重达18斤的大铙站在高处,手上大铙边打边在手掌里转,下面十二面大鼓和六副大镲应声附和,鼓镲齐鸣,鼓声震天,整齐划一,威震南门,乱哄哄的南门外顿时安静了下来,都围在周围拍手叫好,大门里边也被鼓会精湛的技艺折服,打开了南门,礼请入城,别的鼓会也打着固军鼓会的旗号进入城中,从此固军鼓会威震四方。
吉庆大鼓一面为主鼓,中鼓十面至十二面,四铙六镲十六小镲。大鼓、大铙、大镲人员身穿统一演出服装,小镲穿统一表演服装。大鼓用支架固定,人立在周围击打,中鼓用人挂在腰间,分叉站立,挺胸抬头,跟着鼓谱或边走边打或站立击打,很是威风。吉庆大鼓由于村民做生意、上班、打工的人多,所以有很多人没有时间参加,没有固定场所,没有经济来源,该项目目前几乎处于停演状态。


土门喜庆大鼓

喜庆大鼓发源于河南省新乡县土门村,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历经无数民间艺人的改革发展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本村鼓艺爱好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整理,重新展示推广,并荣获多种殊荣。1991年被特邀参加“濮阳国际传统武术表演赛”开幕式,国家体委命名“中国喜庆大鼓”,并题词“喜庆鼓艺精,五洲扬威名”,受到高度赞誉。

   中国喜庆大鼓,讲究出场似猛虎下山,威风凛凛,给人势不可挡之势。2面巨鼓6人敲,24面中鼓10幅,16幅大镲20幅小镲,规模达70-80人。表演时火铳为大鼓队发号施令,助威,现改为鞭炮,特号鼓二面(直径1.8米),中号鼓24面(直径80厘米),10幅大铙,14幅大镲,30幅小镲,令旗1面,彩旗20面,横幅一个,作品有《喜庆丰收》、《千手观音》、《二龙戏珠》、《金三角》、《百花齐放》等。听鼓声,时而金鼓齐鸣,时而寂静无声,看舞姿,时而万马奔腾,时而春燕绕柳……场面热烈,鼓震神州。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10.jpg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13.jpg


小河中华大鼓

据相关记载,永乐年间,陈氏祖先大明镇殿将军陈叔明,途径新乡县合河乡小河村,那时就以大鼓振军威,后陈氏后人农闲时以打鼓庆典节日,练武来强身健体。约于嘉庆年间成立了小河咚鼓会,当时有一会首陈好德,现清凉寺碑文有碑文记载。民国二十七年郭县长来清凉寺视察,点名中华大鼓前去迎接。

直到解放初期,小河村有咚鼓会,武会,秧歌等节目,参与人员达四百多人。改革开放后以陈龙普、陈龙印为首的小河咚鼓会成立,咚鼓会于2000年正式挂名为“中华大鼓”,现在已形成了60余人的庞大队伍。

中华大鼓演艺独特,艺术之美。中华大鼓队员,女着红色服装,象征欢乐吉祥,手拿小钗,步钗并进,分四队相互穿梭,时收时放,时快时慢,与鼓舞相谐调。男子队员身穿黄色民主服装,象征富贵强盛,由八副大铙领头,同敲响二十四面大鼓,金鼓齐鸣,喊声大振,确有翻江倒海之势。以下分五小节,依次为初露锋芒、五朵金花、排山倒海、富贵花开、和谐盛世。鼓音节奏感鲜明,慢板旋律流畅,宛如动听,快板气势宏大,热情狂放,犹如烈马奔腾,浑厚的鼓音,庞大的气势,舞姿与鼓音相和谐。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18.jpg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21.jpg


余庄德胜大鼓

余庄村德胜大鼓,创办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有100余载。鼓韵独具创快慢节奏大鼓,老镲,铙现仍保留。后大鼓艺人对原创进行了改革创新有大鼓,镲,铙相结合,韵律优美动人。快节奏爽快,激昂如晴天霹雳,给人以天崩地裂之威有地动山摇之感。慢节奏湾而细腻重而深沉,演奏如春风拂面又似春雨滋润万物给人以愉悦和激励的感受。

德胜大鼓主要用于路途行进(边走边敲),大鼓前身用于庆贺胜仗,祭祀,庙会,祈雨等,德胜大鼓内容丰富,鼓舞道形有:国泰民安,欢度春节,百花争艳等。变换出相应的图案,给人以快乐,愉悦,目不暇接的感受,鼓与镲完美结合,尤其男镲手奔放,粗狂和雄猛,女镲手稳壮,柔稚。
德胜大鼓现有队员60余人,相关道具,服装配套齐全,队员立志创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鼓艺和舞蹈艺术之精华并使之多样化完美融合,使其体现出特有的艺术表演效果。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28.jpg
微信图片_20191113220031.jpg



中州大鼓、华夏大鼓、牧野战鼓、吉庆大鼓、中华大鼓。。。大郎公庙几乎村村都有威风凛凛的大鼓!如果你还知道新乡县哪些村有锣鼓队,请在下方留言处留下线索!

作者:冬至夏长
扫码加入新乡V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3598 | 回复:0

新乡都市生活家居服务是新乡地区的地方性门户网站,我们是由各界精英组成的团队,倾力打造的一个全新理念的综合类新乡地区门户网站。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客户端

微信群

官方微信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亿联网络
联系电话:0373-5595535 13938759389 邮箱:2133197@qq.com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