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新乡县合河乡各村地名来历

[复制链接]
新乡县同城 发表于 2019-9-23 22:0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乡县同城
2019-9-23 22:07:57 14153 0 看全部
合河,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唐代,有段姓居住在丹河、小清河、百泉河汇流处南,名合河。明洪武年间(1381-1390年)安姓居民在河南岸开店,名安家店亦称合河店(《安氏族谱》序)。郭姓迁居村东北角,名郭庄。永乐年间(1410-1417年)朱姓从山东馆陶迁此,沿河居住,名临河、望河、古路沟(清乾隆二十五年《朱氏族谱》序)。后陆续王、马等姓迁此,向南扩展,分合河东、西、南、北街、朱家洼等村(街)。清乾隆年间(1736-1746年)张姓从小宋佛迁此东南,名南张庄(清《张氏族谱》序)。渐成大村,同治六年(1868年)筑寨,统称合河,亦名合河镇。

西北园
西北园,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00米。清朝初期,有朱姓人在此种菜定居,因在合河村西北,故命名为西北园,至今。

西河
西河,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1公里。宋朝末年,“张姓从修武义门迁此,居住河沟北沿”,名张庄(清咸丰四年《张氏族谱》序)。明朝初期,陆续有牛、贞(贠)、李等姓迁此,名南西河、牛圪垱、东圪垱等。到明朝中期,逐渐连成一片,因东边有一村名合河,此村在西,统称西合河,清末,简称西河。

西河没有姓贞的!是貟yun!因为当时网络比较落后在办理身份证时写的简体相同仿字(员)!包括新华字典都查不到这个(姓)字!其实貟、贠、员是同一姓!



前村、后村
前村、后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公里。据村中石狮载:元大德元年(1297年),“赵旺临河北岸居住”,名临河。后经商发财,成为首户,改为贾家村。因东边亦有一贾村,后按方位改称西贾家村。西贾家村北有一村庄,原与该村共为一村,1958年独立成村,名后西贾村,于是西贾家村又改为前西贾村。1980年两村分别简称为前村和后村,至今。

吴屯
吴屯,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1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公里。

明末一吴姓迁此居住,形成村庄,名吴家屯,渐渐简称吴屯。

桃园
桃园,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公里。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此处是合河村一桃园,后来从合河迁过来几户人家定居,形成村庄,名桃园。

贾桥
贾桥,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1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2公里。据大块村经幢载: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已有“贾桥”。村南卫河南岸为码头,商贾为两岸交通便利,在码头北端今村西北建木桥,名贾桥。

安庄
安庄,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1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1.3公里。

明末,有安姓从京都路到这里避难,以姓名村。

潘屯
潘屯,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3公里。明初,有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出,转迁多次于成化年间(1465-1475年),从北原庄迁此,形成村落,始名潘家屯,逐渐简化成潘屯。

北陈庄
北陈庄,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3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1公里。明初,毕姓在村西南瓦渣圪垱居住,名东石村,亦称小石村,后迁此。明永乐年间(1403-1415年)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改名陈家庄,渐简称陈庄。因南有陈庄,改名北陈庄。后又称陈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新乡地区行署批准,恢复历史名称北陈庄。

石村
石村,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4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2.3公里。明初,罗姓在此居住,在村东挖土时,发现一个石佛之后,在村中建石佛寺,以石佛名村,1949年简称今名。

范岭
范岭,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4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公里。范氏祠堂碑载:清康熙十年(1671年)范氏由获嘉县西南路吴家庄迁此,因村西和北有酸枣岭,防止太行山区洪水,故名范家岭。1910年曾分东范家岭、西范家岭,1949年后统称范家岭。

西元封
西元封,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4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4公里。宋代,李、杨、秦三姓在今村东居住,名元封,俗名瓦渣圪垱,后发洪水村庄被淹后,向西移至今村址处,名西元封。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奉旨到此屯田”(清乾隆二十三年《王氏族谱》序)。永乐年间(1403-1410年)“许、张二姓又分遣此处屯田”(清乾隆三年《许氏族谱》序、嘉庆二十四年《张氏族谱》序和坟碑文),名西元封营。亦有谐音作元丰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称今名。

东元封
东元封,在新乡市区中心西12.5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南2.3公里。相传,宋代此处有人居住。明初,侯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贩卖香油,发财致富,后姜姓奉旨分遣此处屯田,名元封营。成化九年(1473年)发大水后,杨姓从今村西南瓦渣圪垱(今西元封东)移至西头高地,因西边有西元封营,这里在东边,改为东元封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简称今名。

东北永康、西北永康
东北永康、西北永康,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15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3公里。元代,耿姓在此居住,明永乐年间(1403-1410年)康姓迁此,以永乐年号的“永”字和康姓的“康”字取名永康。又一说元末,由于连年战争,以盼愿永久安康之意,名村名。明末,因村在弘慈寺北,名北永康。清末一村又分为两村,分别命名为东北永康、西北永康。

西永康
西永康,在新乡市区中心西16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4.5公里。相传宋代此处有耿、柴二姓居住。明初,王、赵二姓迁此,因连年战争,以盼望永久安康之意,名永康。正德元年(1506年)在此设社。因村在弘慈寺西故名西永康。明末韩姓从获嘉县后寺庄迁居村东,名韩庄,亦称韩永康,1949年并入西永康,至今。

南永康
南永康,在新乡市区中心西15.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3公里。元代,樊、唐二姓在弘慈寺南居住。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尚、孙、赵三姓陆续迁此(清《尚、孙、赵氏族谱》序)。随着村北面的永康村名,名永康。明末,因在弘慈寺南,改名南永康,至今。

郭小郭
郭小郭,在新乡市区中心西10.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据御帝庙碑载:元代,赵姓居此,名小赵村。明初,郭姓迁此,后因郭姓是大户,称大郭村。据传有一员大官路过此地,将“郭”误为“国”,说这样一个小村能叫大国么?随即改为郭小郭。

崔小郭
崔小郭,在新乡市区中心西11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据村结义庙碑载:明朝中期,崔氏由获嘉县望高楼迁到大郭村西定居,名为崔大郭,随着郭大郭改为郭小郭,而更名为崔小郭,后因都姓氏大户,又曾叫崔都小郭,1945年又恢复为崔小郭,至今。

都小郭
都小郭,在新乡市区中心西10.8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3公里。明初,都氏兄弟二人,迁到大郭西南定居,随着郭大郭改名为都大郭,后又更名为都小郭,至今。

田小郭
田小郭,在新乡市区中心西9.6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2.7公里。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在杨树湾装卸干活的田氏定居于此,原和郭小郭一个村名,随着人口的增多而独立成村,因田氏居住早,得名田小郭。

朱小郭
朱小郭,在新乡市区中心西9.1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3公里。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合河村朱老六迁此,后吕姓迁此,渐成村庄,随周围的村名而命名朱小郭,一直沿用至今。

西水东
西水东,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8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4.3公里。唐代此处有人居住。明初,刘、何、杨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形成村庄,因位于卫水东侧,故名水东。后在村东又出现一个村庄,为便于区别,以该村居西面,名西水东,至今。

东水东
东水东,在新乡市区中心西北7.2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5公里。明初,刘、李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给水东几家富户当长工,因居住水东东边又独立成村,故名东水东,沿用至今。

水南
水南,在新乡市区中心西8.7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8公里。明洪武(1368-1398年)年间,段、范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在卫水南岸,逐渐形成村庄,取名水南。

水南营
水南营,在新乡市区中心西8公里,合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东4.4公里。相传,南宋岳飞部攻新乡县城时,曾一度在此扎营。明洪武年,姜、阎二姓为宁山卫前所分遣此处屯田,渐成村庄,以居住卫水之南,名水南营,至今。

扫码加入新乡V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14153 | 回复:0

新乡都市生活家居服务是新乡地区的地方性门户网站,我们是由各界精英组成的团队,倾力打造的一个全新理念的综合类新乡地区门户网站。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客户端

微信群

官方微信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亿联网络
联系电话:0373-5595535 13938759389 邮箱:2133197@qq.com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