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相约新乡#藏在路名里的新乡故事

[复制链接]
hoei 发表于 2019-11-28 11: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oei
2019-11-28 11:09:51 4317 0 看全部
说起路名,有不少令人一见倾心的好名字,比如西安的未央路、杭州的浣纱路、南京的乌衣巷,包括北京的长安街……几个字就是一首首意兴悠远的诗,给人无限遐思。


所以一个城市的记忆符号,不仅仅是她的建筑风格、民情风俗、山水风光,也不仅仅是飘荡在民间娓娓相传的典籍掌故和风云史记,而是更具传承魅力和故事隐藏性的路名。她将美妙浪漫的故事镶嵌在每一条街巷道路、每一座院落楼宇的名字之中。天长日久、岁月留痕,形成了一个城市独特而丰富的路名文化。当然,新乡也不例外。


新乡市内大街小巷的名字各有特色,名字背后所隐藏的故事亦各有千秋。但这众多路名中也有着许多难以割断的联系。透过路名,也许我们能够伸手触及新乡这座老城曾经经历的悲欢离合,触及独属于新乡的人间烟火。




自由 解放 胜利 和平:

用名字欢呼一座城市的新生


从新乡火车站出来,自由街、解放路、胜利大道、和平大道……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这些路名串起来,就是我们新乡的一段历史。


1949年5月7日,驻守新乡的敌军投降,新乡和平解放,意味着华北地区实现了完全的解放。当时全国许多城市都已经有了命名为“解放”“胜利”等名字的道路。于是解放后的新乡,将第一批修建的道路也分别命名为自由、解放、胜利、和平。就是为了表达当时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与希望永久和平的美好愿景。
当年,这几条老新乡人集体回忆的道路,集中了火车站、交际处(现九州宾馆)、平原商场、百货大楼、新乡影院、市体育场、人民饭店、豫北戏院、长途汽车站等几乎新乡所有的地标性建筑。
“自由”“解放”“胜利”“和平”这些今天依然存在的道路,其名称带有极强的时代烙印。而位于附近的卫河上的劳动桥,也是一段战火纷飞岁月的见证。


左图照片为卫河上劳动桥东边30米处大桥,原为邵拱桥、民乐桥,新乡解放后改为大众桥、劳动桥,日本侵华前为9孔,日本侵华到新乡后由于桥孔狭窄轮船无法通过改为7孔桥。右图为现如今的劳动桥。

70年前,他们欢呼一座城市的新生,70年间,他们记录几代人的家国故事,70年后,他们阔步追梦新时代……
而其实,除了这些历史色彩的路名,我们还有许多街巷的名字,或文艺、或优雅、或通俗……




如:

充满文化气息的石榴巷





这条位于卫滨区的石榴巷,浪漫的名字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想起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如果你还没去过我们新乡的这条石榴巷,那一定要去看一看,没准能遇见一个像花儿一样的石榴姑娘。而石榴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石榴花为我市市花。所以有着“城市文化会客厅”之誉的地方自然而然的用了象征城市精神的石榴二字冠名。

其实在新乡以石榴为名的地方还有很多,人民公园有石榴园,有石榴园大药房,还有个石榴园小区。但新乡市的市树可不是石榴树,而是国槐。在新乡的一些道路两旁,总能看到高大魁梧的国槐的身影。


虽然说起石榴园,大家都知道,我市遍地种植石榴树,每年的农历五月,石榴花灿烂,香飘全城。近年来,石榴花又被奉为新乡市市花。但新乡是从何时遍植石榴的,很多人却一定能说的清楚。


石榴园是新乡老城区最早的闹市区之一,北临卫河水,南抵环城河,西至胜利街,东达北关街。明代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清咸丰年间,新乡出了一个进士,名叫卫荣光,被选为庶吉士,后历任安徽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护理巡抚,浙江巡抚。有一年,卫荣光从北京、天津两地带回几棵柘榴树苗。卫家在北关一带修建卫家大院的同时,在卫河两岸堤坡上开辟了三四亩大小的花园,载种了柘榴树苗。后来,当地的老百姓都纷纷引种柘榴树。几年后,这里就形成了大面积的柘榴林,人们称这一带为柘榴园。


柘榴树属落叶灌木,耐旱,花红,果实味酸,根皮可以做药,其特性很像石榴树。随着柘榴园的不断扩大,很多人都将柘榴树误称石榴树,栽种了越来越多的柘榴树。渐渐地,人们将柘榴园改为石榴园了。

可见新乡人们对于石榴的喜爱是代代相传的,而最近我市书画院副院长张勇特意以石榴为主题创作了一幅国画作品《大团结》,作品中弯曲遒劲的主杆象征中华民族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56颗石榴象征56个民族,籽籽相抱,团结如一,果木新枝繁茂,一片生机,寓意着人民安居乐业、祖国繁荣昌盛。




**总书记曾说,“中华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而作为市花,这个用中国红创作出的“石榴花”造型,端庄大方,易记易识。盛开的石榴花,则寓意新乡人民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优秀精神风貌,展现了一个改革开放、繁荣富强、充满活力的新新乡。





如:

温馨四溢的新康巷





位于十中附近的新康巷,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点一滴都是幸福在发芽。

“新康”二字,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每一位普通市民最普通的心愿。新康巷,因开在胡同里的十中校门,又习惯被人称为“十中巷”。做为新乡最老的胡同之一,这条蜿蜒曲折不足一公里的巷子,却贯通着劳动路、文化路两大主干道,和金穗大道上的一中老校区比邻。同时也串联起了周边的几所重点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文化生活圈,一条小小的胡同,把几十万新乡人的青春甚至一生的年华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如:

历史与美食并重的牌坊街





平原路一侧,百年历史的牌坊街与煎饼果子一起,成为每个新乡人念念不忘的地方。

“老新乡”没有不知道石牌坊的,即使客居新乡久了,也会渐渐地对这个特殊的地方生出些许好奇。今天的石牌坊,更多的是“地点”上的概念,而远远超乎地理意义的则是这座满目沧桑、瓦当斑驳的清代建筑所昭彰的敦厚家风!

说起石牌坊,新乡原有3座。品位最高、规模最大的要数尚书牌坊,可惜1960年扩路时将位于平原路与劳动街十字南100米的“尚书坊”拆除。卫河北岸的南花园街26号院内还有一座“恩锡九源坊”,是明朝皇上赐给郭千之的墓前神道大门,所以又称郭家墓神道牌坊。然而,知道这两座牌坊的新乡人不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是位于饮马口的石牌坊。它的全称叫“七世同居坊”,简称赵家牌坊。新乡人常说的石牌坊就是指赵家牌坊。

至于这个牌坊的由来许多老新乡人都是耳熟能详。赵家牌坊,又叫赵氏七世同居坊,是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文物。

赵家在饮马口生活多年,至第10代赵珂时,经营铁货生意,逐渐成为当地首富,“辖地千顷,门人二百。”赵家七辈没有分家,家庭和睦,并为人仗义,乐善好施,深得乡人爱戴。皇上派人调查后,准许赵家修七世同居坊以光耀后代。赵氏家族的美德代代相续。赵珂在世时,全家老幼达30余口,一大家人都住在石牌坊西侧一条称为“老伙胡同”的街内。
如今,赵氏后人在饮马口一带占据了90%以上的人口,达千余人。他们不仅家家和睦,且与同样世代居住此地的张姓、刘姓和谐相处,邻里之间,姻亲往来,亲如一家,数十年来,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五好家庭”层出不穷,好家风代代相传,闪耀着新时代、新新乡文明的光辉!


如:

一半美食一半车的西大街

607c9aa91f307cd0e065218dd2bfe496.jpg

西大街对新乡人意味着什么?大约就是南锣鼓巷之于北京,宽窄巷子之于成都,鼓浪屿之于厦门,户部巷之于武汉,回民街之于西安,士林夜市之于台北……

虽没有闻名全国,可美食味道却不亚于任何一条小吃街,从不打着老街的名号以文艺的名义卖着从义乌廉价批发而来的饰品,数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格局--一半美食一半车。

如今即将完工的西大街风貌改造项目,融入了许多民国元素,提升新乡老街品位,改造后将和关帝庙历史文化街贯通形成具有新乡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全市打造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的示范街区。


如:

新乡红色据点发源地小北街


南起西大街,北至中同路,这条熙熙攘攘不起眼的小道,就是小北街。


这是一条充满“市井之气”的小街道,被平原路一分为二,一面美食,一面生活,如同乡下集市般的热闹,与百米之外的城市气息格格不入,却又相得益彰,毫不违和。比起外面的繁华,这里的羊肠小道与市井之气,更像是人情、温暖和生活。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今祥和的小北街曾经是新乡红色据点的发源地。


1936年,进步青年张天性在小北街办起了永生书店,发售革命书刊,宣传马列主义,后来这个小书店,成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1937年中共新、辉、获中心县委就在这个小书店的楼上诞生。


点亮新乡“新圆心” 阔步追梦新时代点


随着城市区划调整、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城市定位的提升。在2004年,我市将城市路名规划纳入日程。其中全市根据“尊重历史、照顾习俗、含义健康、内涵优美、体现规划、突出重点、好找好记、方便管理”的原则,对全市266条街路巷新命名或更名。

以路之名 见证新乡之新在于常新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牧野路以东一直到东环路(107国道)之间南北走向的八条路分别命名为新一街、新二街,一直到新八街。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以“新”字加序的这八条路在最初命名的时候,有着相当响亮的预用名,比如新一街叫广德路、新五街叫定国路,后来之所以统称以数字命名的道路,主要是因为新修道路,本着让大多数人好记的原则而定下来的,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作为新乡新城区,在新乡求新的路上,必然要担负起承建一座城市崛起的重任。所以经过多方探讨,最终决定,让“新”区冠以“新”名,带领新乡在新征程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
                                         
以市内水系为名


如今打开新乡的地图,平原路向东延伸、107国道东移,百城提质工程更使我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往南,道清路、文岩路、柳青路、海河路,这些新修道路看名字就一目了然,主要参考的是市域内水系名字而命名的。

一条条崭新的道路横纵交错,编织出一幅繁荣昌盛的图景,牧野湖畔一座新城正迅速崛起。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就开始以市级行政中心东移为标志,拉开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序幕。如今,我市中心城区已经北至共产主义渠、南水北调干渠,南至新菏铁路,西至西环路,东至新东片区东部边界,面积为147平方公里。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基于《新乡市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总体规划》中“生态新城、中原明珠”的建设目标和一体化发展要求,在以后的道路建设中,将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资源化利用雨水,采用管廊、缆沟整合道路地下空间资源,避免道路的反复开挖。


目前,生态城道路建设项目已进场施工的有3条。包括牧野大道北延(北环路至环湖南路)工程、新飞大道北延(北环路至牧野大道)工程、创业路(牧野大道至新中大道)工程。这3条道路项目总投资约12.59亿元,总长约6.5公里。



而环视高铁片区路网建设现场,这里将是我市未来的“中心”,将通过继续完善高铁片区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配套郑济高铁加快高铁新乡东站东广场施工,持续点红新乡这个“新圆心”。


回家的路:愿芳名依旧迎你归家



一块块路牌,已伫立新乡街头多年。它们看遍了这块土地的悲欢离合,也感受过近百年的风霜雨雪,它值得被我们重视,它也是新乡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块冰冷的牌子。



当我们走进旧巷老街,徜徉在老路名留给我们的温情时,也应该思考,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该如何给他们留一席之地,以续历史文脉?


从2004年开始,我国正式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而新乡市也在近日公布了第一批新乡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计150个。


而家乡的路名,更是时时散发着泥土和生命的芳香,犹如一束情感纽带,总会勾连起游子的无尽情思。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地名的意义》一文中说:“地名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一个地方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地名中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那条寓意美好的健康路,在嬉笑打闹中迎接了一代代放学孩童回家的喜悦。


那条几乎被大学生承包了的向阳路,在掌声与祝福中见证了新乡学子的付出与收获。


那条连接新乡东西的平原路,与每一位新乡人共成长,与祖国同岁共奋斗……

也许这条迎接每一位游子回家的路上,有风、有雪。但多少风霜雨露,在早早收拾好行囊,终于踏上归途的人眼里,那条路上都有最美的风景。


一条条街巷演译着曾经的历史和今天的人文,当你在街巷中浮想联翩的时候,不要佩服给这些街巷起名者的匠心独运。正是这些雅隽永的路名赋予了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风情。在一个个路名及其故事中,让我们发现了身边的美和感动。

这些街不仅承载着曾经的风风雨雨,也记载了华夏子孙前进的脚步。站在今天的街巷,古老的历史与生动的现实交相辉映。

今人的脚步在款款前行,历史的篇章在徐徐延伸……
扫码加入新乡V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hoei
新手上路给TA私信

查看:4317 | 回复:0

新乡都市生活家居服务是新乡地区的地方性门户网站,我们是由各界精英组成的团队,倾力打造的一个全新理念的综合类新乡地区门户网站。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客户端

微信群

官方微信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亿联网络
联系电话:0373-5595535 13938759389 邮箱:2133197@qq.com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